查看原文
其他

默克尔真要“拥抱中国”吗?德国7月统领欧盟,对华政策又被误读

本号讯 德欧华商 2020-10-01


综合报道:童金


 

7月1日,德国将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13年会默克尔第二次成为欧盟最高决策机构的欧盟理事会主席,为期半年。2019年7月16日,德国时任国防部长的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当选欧盟委员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为欧盟的最高行政机构。也就是说,从今年7月开始,欧盟由德国两位女强人掌控:默克尔和冯德莱恩。

相关阅读:

德国两强女默克尔和冯德莱恩的战争,七月欧盟开启





为此,很多人非常关注德国和其总理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毕竟,本来在欧盟中就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德国,再担任欧盟主席国,对欧盟的外交政策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当下,在中文自媒体和很多媒体上,充斥著一种说法:默克尔要“拥抱中国”。真相到底如何?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默克尔要“拥抱中国”吗?


 

5月底,我们突然在很多媒体(特别是一些自媒体)上看到一个消息:即将出任欧盟理事会主席的默克尔认为:与中国的关系必须成为欧盟外交重点。

 


 

上面的报道都提到一个重要的说法:德国在中国和美国的冲突之中,选择了中国,拥抱了中国,给美国冷遇。而此一说法的根据就是默克尔5月27日的一个视频讲话。一时之间,默克尔的对华政策被某些媒体吹到了云端。

 

5月27日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德国一个著名的基金会Konrad-Adenauer-Stiftung (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简称“阿登纳基金会”)举行了一个座谈会。这个基金会由基民盟掌握,具有智囊作用。因为默克尔从7月1日要出任欧盟理事会主席,她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视频谈话,谈到她对欧盟政策的一些想法。在谈到欧盟的外交政策时,重点提到了美国、中国和非洲。当时在现场的还有几位嘉宾一起讨论。


阿登纳基金会在自己脸书账号上的报道

 

默克尔在讲话中提到外交政策时说,美国依然是欧美最重要的伙伴。未来要加强欧洲作为世界“稳定之锚”(Stabilitätsanker)的地位,推动欧洲的行动能力和正在形成的大国的目标。

 

此后,她首先提到中国。今年9月,预定在莱比锡举办“欧盟中国峰会”(此一峰会因为疫情而推迟举行)。之后她提到了希望与中国达成合作的4个方面:签订投资协定、气候环境保护、全球新冠瘟疫疫情的透明化和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非洲。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5月27报道:默克尔如何强化欧洲的作用。首先她提到与中国的关系,其次就是非洲

 

之后,默克尔提到了非洲。计划在今年10月举办“欧盟非洲峰会”,与非洲交流在抗击新冠瘟疫方面的经验。

 

其实,当天还一个更为重要的视频会议。默克尔总理与德国财政部长Olaf Scholz、外交部长Heiko Maas和总理府部长 Helge Braun通过视频,向欧洲议会议长David Sassoli 和各个党团主席,通报了德国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工作计划。她提到了欧洲在世界的地位问题。

 




德国媒体的误导与自媒体的误读




中文媒体的有关报道,依据的是德国RND(德国编辑部网络)的一篇文章。在这个媒体门户网站上,5月27日发表了下面一文:

 

 

这是对默克尔视频讲话的报道,标题直译是:《默克尔的欧盟议程:拥抱中国,让美国等待》。首先我们要知道,德国也有“标题党”,此文就一个例子。其实从默克尔的通篇讲话中,找不到“拥抱中国”的词句和意思,而编辑显然要用一个醒目的标题吸引读者,也暗含讽刺的意蕴;其次,这里报道的是默克尔作为欧盟主席的工作顺序安排,首先与中国打交道,其次再与美国讨论。这个工作顺序,并不等于关系的重要顺序,也不意味着德国选择了中国而背离了美国。

 

下面将该报道的两个段落翻译出来,请大家读读看:

 

“她首先提到中国是欧盟的利益区域。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必须成为一个外交政治的重点。在这其中并不仅仅与贸易数额有关,而且也要认识到,中国是以怎样的坚定性去获得国际结构中的一席之地”。但这个报道中省略了默克尔紧接着的一句话:欧盟也要接受这个挑战。


“默克尔在之后继续的讲话中提到美国是‘欧洲最重要的伙伴’并保证说‘欧洲在政治上是西方的一部分’”。

 

从RND 的报道中(先不说这个报道的误导语气),我们看不出“德国选择了中国”的立场。而一些中文媒体的报道,往往是看到了标题就“借题发挥”,没有认真了解文章的内容,导致了误读。

 




默克尔要推动欧盟采取强硬对华政策?




过了20天,6月17日,中文媒体对默克尔的对华政策的看法,又走向了低谷。


首先看看《环球时报》的报道:

 

说实话,上面文章提到的“德新社16日报道”《德国将推动欧盟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我没有找到。我看到的是6月15日路透社的一个报道。而德文媒体也都是援引路透社的报道。

 

路透社的15日新闻稿说,他们得到一份内部文件草案,是德国出任欧盟主席国的政策纲领。其中提到的最重要的目标是确保欧盟的技术优势和更好地应对新冠病毒瘟疫。

路透社6月15日的报道。标题是:草案——德国在轮值主席国期间要让欧盟面对危机时变得更加安全。

 

《维也纳日报》在报道这个文件时,将路透社新闻稿的一段,加上了一个醒目的小标题:《用更加尖锐的声音面对中国》。

 

《维也纳日报》的报道:用更加尖锐的声音面对中国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一段话的大意:

 

“在《地缘战略轻重缓急》一章中,文件一方面强调,美国继续是欧盟最重要的外交与安全政策的伙伴,另一方面用更加尖锐的声音针对中国。‘欧盟的各个机构和各个成员国的中国政策,应该保持一致、稳健平衡和追寻欧盟的长期和共同的利益与价值’。

 

这一提法的背景是欧盟内部对下面两个问题展开的辩论:与北京的共产主义政府的明确切割和对技术独立自主的要求。最后,还有香港问题引起的批评之声。

 

然而文件也同时强调指出,欧盟要与中国在气候环保、健康医疗、非洲事务方面扩大合作。德国联邦政府此外要求为欧盟和中国的投资商设立一个多国参与的法庭,来处理争端事件。”

 

5月16日,路透社再次就这一内部文件发表报道,标题为《内部人透露:德国政府要在欧盟主席国任内调整中国计划》。这次是专门谈文件的中国政策部分。

 

路透社5月16日再次就这一内部文件发表报道

 

该报道提到,根据了解内幕的人士透露,德国在担任欧盟主席国期间,将推动一个比以往更加强化“价值导向”的中国政策。这里的意思是,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德国要更加突出西方的价值如人权、民主、自由等。

 

报道提到,这个内部文件有24页,在今年3月有过一个草稿,现在做了彻底的修改。在当时的草稿中没有提到对中国政策的“价值基础”。而现在香港发生的变化导致了更多的严厉声音。

 

原来由默克尔总理计划的在今年9月14日在莱比锡举办的“欧盟—中国峰会”已经被取消,理由是新冠疫情。但文件的涉华部分仍然强调指出,欧盟的各个外交机构要扩大与中国的合作。合作的主要方面是气候、生物多样性、健康、非洲共建和抗击新冠病毒瘟疫。在与中国的贸易方面,要力争在竞争上的平等性。

 




德国对华政策的几个基本文件




从根本上来说,德国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与中国有本质的不同。从这一根本区别来把握中德关系和德国的对华政策,就不会根据一些只言片语做出误读和误判。而且,德国对华政策有一个连贯性,是长期形成的,当然有一些改变,但有一些基本的文件作为基础。

 

我们先看看最近两年来,德国政府与一些影响重大的机构提出的几个主要的对华政策文件。

 

2019年1月,在德国经济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德国工业联合会(BDI)推出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原则文件,题目是《伙伴和全面竞争者——我们如何与中国由国家操控的国民经济相处?》(Partner und systemischer Wettbewerber – Wie gehen wir mit Chinas staatlich gelenkter Volkswirtschaft um?)。这个文件共有25页,包括54点具体要求。该文件的基本内容是要求欧盟工业界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抵抗来自中国的竞争和并购。

 

德国工业联合会的中国文件封面


相关阅读:

中欧关系笼罩巨大阴影:德工业界要欧盟对中国“硬起来”





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是:采取开放和社会福利市场经济体系的欧洲和德国工业界在世界市场上依然占据强势地位。但是中国日益占据世界经济的中心位置和强大起来,欧盟必须小心,在人工智能等未来关键科技领域不要掉队。与此同时,一场制度之争也日趋激烈。在许多相关的竞争领域中,欧盟都处于落后位置。


德国工业联合会要求欧盟对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表达相当强硬的立场。因此欧盟必须采取强硬措施,应对中国。中国市场可能永远不会真正对欧盟开放。联合会呼吁在同中国这个重要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的交往中实施新战略: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对华经济交流的良好机会发展经济,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中国给德国和欧盟带来的风险。

 

2019年11月29日,德国联邦经济部长Peter Altmaier正式公布了《工业战略2030》(Industriestrategie 2030),其中涉及德国九大关键工业产业。而这个文件明显是针对来自中国的竞争与并购。

 

Peter Altmaier展示最新版《工业战略2030》


相关阅读:

中国并购潮吓倒德国经济部长?工业战略亮剑欧洲



早在2019年2月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会议召开期间,默克尔就提出德国需要一个新的“国家工业政策”,来应对来自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强劲的企业竞争。默克尔表示,迫使德国工业政策产生巨大改变的原动力主要来自中国。作为一个以社会市场经济模式(Soziale Marktwirtschaft)为导向的国家,德国向来主张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推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与国家适度干预相结合的政策。

 

还有观点认为,德国《工业战略》的出台,是为了应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了推动《中国制造2025》,中国政府可是下了“血本”,要对10个未来关键产业的企业提供大量资金等方面的资助,目的就是要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今年1月13日,历史悠久和影响广泛的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erband Deutscher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VDMA)也突然表示,要求德国和欧盟重新考虑其对华政策,对中国政府持强硬态度。

 

该文件的名称为:《对手中国——贸易政策工具新调整》(Wettbewerber China – Handelspolitische Instrumente neu ausrichten)。此文件共有10页。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官网上的文章:《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必须加以调整》

 

相关阅读:

中德关系再现阴影:德国机械业要求对华采取强硬立场





该联合会的文件表示,中国对企业的国家补贴和排斥外国企业的自我闭锁机制,决定性地导致德中机械生产商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该联合会因此呼吁德国和欧盟审查其贸易政策工具,并“在必要时使它们适应中国的新形势。”

 

该联合会要求德国和欧盟的相关机构,在总共七个贸易政策领域里有必要迫切地进行改革,跟上形势。例如,就欧盟各国公司之间的合并,由于欧盟竞争法过于关注对欧盟消费者的不利影响,而忽略了中国竞争对手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


另外,该联合会批评中国不仅向国有企业,也向私营企业发放补贴,扭曲了全球的自由市场竞争,使德国机械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0年来德国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




最近20年来,德国(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江泽民和胡锦涛两位总书记当政期间,中国和欧盟有两大矛盾:一是欧盟坚持实施在1989年以来的对华武器禁运协定;二是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尽管这两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但是伴随中国的崛起,它们已经不再显得重要了。

 

从1995年科尔总理访华之后,德国对中国提出了“Wandel durch Handel”(以商促变)的政策,意思是通过与中国发展贸易推动中国的转型。这里的转型当然是德国人一厢情愿认定的“民主化”发展。

 

也就在这几天,欧洲一些反对中国的力量也磨刀霍霍,向德国施加压力,要求德国利用欧盟主席国地位对中国采取更加严厉的政策。他们攻击德国的“以商促变”政策历经科尔、施罗德和默克尔三任总理,已经失败。这些人在网上发起一封所谓“敦促德国改变对华政策”(Europe can no longer afford Germany's failed China policy of 'change through trade')的请愿书,目的是在联署人数到达5万时,按照法律德国议会就必须就此事举行公开的听证会。目前有大约2.5万人参加了联署。

 

德国之声中文网对请愿书的报道

 

这些反中势力深知,2020年7月1日,德国将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因此,他们要向德国施压,让德国不仅要改变其原来的对华政策,还要推进欧盟制定统一的、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对华政策。

 

最近两年来,德国乃至欧盟,已经将中国从合作伙伴看成是竞争对手。他们提出的“技术主权”主张,其实就是要防止中国通过自我研发和并购在技术上超越欧盟。同时他们也越来越将中国与欧盟的竞争视为“制度之争”,即所谓国家主导的国民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之争。除了经济上的分歧,还有一些政治和人权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


特朗普上台后,高扬保护主义与孤立主义大旗,事事强调“美国第一”,对欧盟也祭出了经济制裁的武器。特朗普及其任命的驻德大使的做派,让德国人非常反感。本号在《盟友反目:德国人对美国负面看法剧增,特朗普的错?》和《 新冠中的惊喜:德国年轻人秒变中国粉 对美国好感度狂跌(点击阅读)两文中有详细报道。而这些年,在北溪二号(与俄罗斯的关系)、华为参与5G建设(与中国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美国与德国都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请看报道:


相关链接

俄德天然气管道引发的“大火”:美国大哥愤怒,法国小弟使性,默婶何去何从?

美国全面封杀华为,冲击中德关系,不利手机用户

美国步步紧逼德国封杀华为,默婶回应:这里我当家!


德国深知,在后新冠时代的重建中,在经济上要更多地依赖中国。袁杰博士在《【德国内外】疫情后德国经济的重建,要靠中国还是美国?》(点击阅读)一文中,有过详细分析。但是这一想法并不意味著,德国将抛弃美国而拥抱中国。德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美国总统个人的表现有极大的关系。在奥巴马当总统时,德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就很正面。



总而言之:德国希望通过强化欧盟经济与军事的地位,成为中美之外的独立的另一极,成为世界的“稳定之锚”。这是德国目前对欧盟未来的规划。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与德国的关系处在历史最好的时期,默克尔与中国领导人的关系紧密。但是,这其中也有很多分歧。了解真相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关系的变局。

 

可惜的是,现在不少自媒体作者,看德文媒体是望文生义,谈德国对华政策则异想天开。他们不仅没有对两国关系的研究和深入观察,更没有媒体人素养,就敢信口开河,夸夸其谈。编造出来的“好消息”再好,也只会误事、误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屏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德欧华商”。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